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施工企业项目物料成本控制管理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向纵深
施工企业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与
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管理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成本管理
对当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
后奥运时代 施工企业如何转型
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困境
浅析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及成本
论建筑施工安全成本及优化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风险分析与管理
浅析施工企业管理能力再提高
施工企业海外承包工程项目融资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成本控制
国际工程的成本管理
如何降低房地产项目工程成本
施工项目成本分析
施工企业集团战略管理七步法
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全案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成本费用 >> 正文
对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外延成本管理的探索
作者:周炳坤 周… 来源:互联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09-1-6 15:09:23
联产计酬的人员报酬、补助,相应的水电费、伙食费、办公费等其他固定费用。因为工程延期则会引起材料库存增加,而发生库存材料损耗增加、流动资金运转滞积,需求量增加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效益降低、成本上升。三是如果工期拖延从而会导致业主索赔成本。出现这种情况,企业不光是经济上受到直接损失,而且企业在信誉上也要受损失,而这种无形资产的损失往往所产生的危害更比经济上的损失更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

  因此,所有这些原因而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统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工期与成本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3、关注安全成本效益

  安全成本属于非功能性成本,但成本付出也存在一个合理平衡点的问题。安全成本包括:安全措施费,安全事故处理费,安全管理费等。准确核算和预测并合理控制安全成本,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项目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安全成本支出中,一般说来,安全措施费用、安全管理费上升则安全事故处理费用下降,而这种费用有时成几何级下降。但也不是安全管理费和措施费用越多越好,合理的费用支出平衡点,是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

  工程施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是购成安全成本费用支出平衡点的重要要素。施工时的内外部条件,购成了安全措施费用与安全管理费用支出的大小。切实可行确保安全的合理支出是必须的,而过于保守的不必要的安全支出则是浪费。只有确当地确定施工安全措施方案,切实管好安全所用的物资、材料、人员才是安全成本管理的正确之路。

  二、施工前后工程所发生的外延成本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同类工程在施工前与竣工后所发生的成本,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注意管理好施工前与竣工后所发生的外延成本,会使企业的效益产生显著的效果。

  1、控制工程前期费用成本效益

  为了承接工程和为了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前期费用,它包括:工程洽谈人员的费用支出,招标投标人员费用支出,工程施工前期的人员、机械、资金等进场所需支出以及为此工程而需花费的临时设施成本等一系列成本费用。管理好这些外延成本是提高企业效益重要方面。

  (1)把握好工程前期招标投标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为了控制工程的前期支出,首先,必须切实抓好洽谈工程前的考察,根据自身的情况、条件,分析好竞争对手条件和优势。通过分析对比,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来确定是否参与投标,防止不必要的成本费用的支出。其次,必须抓好招标投标过程中方案的制定。根据自身的优势与条件,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确当地安排工程工期,合理地确定工程利润率,提高中标率,进而降低工程的前期费用成本。

  (2)作好工程前期的人员、机械、资金等进场安排与规划统筹

  工程合同订立后,如何安排人员、机械、资金等进场的数额,必须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在人员进场安排上,只能由少到多,适时渐进,防止窝工、浪工。人员的进场层次上,应本着先管理人员,后生产人员的原则;先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材料管理人员再一般管理人员。其次再逐步增加生产工人,进行生产前的临时设施搭建和施工前的必要准备。人员进场后,施工机械、生产资金应当根据工程量、工程进度和工程实际需求,适时确当地按时按量安排进场。只有作好工程前期的人员、机械、资金等进场安排与规划统筹,才能避免工程前期人工、机械、资金等方面存在的窝工、浪工,积压、闲置,运转停滞等外延成本的增加。

  (3)确当地做好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规划

  工程合同订立后,在大批工人进场前,就必须为工人准备好必要的生产生活设施,而这些设施又大多往往是一次性购置,工程竣工后全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