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质量管理 >> 正文
板式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作者:黄晖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10-15 21:42:06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商业建筑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结构体系与施工难点进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阐述,旨在与同行探讨类似工程问题。

  1前言

  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属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和建设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它是一种无梁、无柱帽、可实现大开间、灵活隔断的水平结构体系,为大垮度无梁水平结构体系建筑提供了技术支持。现浇砼空心无梁楼盖技术具有使用功能优良、抗震性能好、综合经济效益提高、节约装修费用、真正实现空间灵活间隔、施工经济、方便、隔音效果优良、隔热、保温性能显著提高等多项优点,现已在全国30个省市推广,应用工程面积达8000多万m2。

  2工程概况

  某商住楼为框剪结构,建筑面积41828m2,该工程裙楼一至四层楼板结构均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其中一至三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厚400mm,四层(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厚1000mm,本文以四层(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结构为例介绍其施工技术措施。

  3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结构施工方案分析

  3.1结构体系

  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厚1000mm,板内设直径700mm的GBF薄壁空心管,板翼缘厚200mm,下翼缘厚100mm,空心管间肋厚80mm,柱间楼盖暗梁截面为800mm×1000mm,跨度8.70m,设计框支柱边500mm内为现浇实心板。转换层层高为4.9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空心管排布管方向随大梁长方向布排放。转换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结构剖面见图1。

  3.2施工难点

  (1)本工程转换层空心无梁楼盖面标高为13.700m,厚度为1000mm,面积3692m2。经计算,施工时楼盖内暗梁的最大垂直荷载为28KN/ m2,空心楼盖(按0.6%空心率系数折算)的最大垂直荷载为21 KN/ m2,转换层以下的二、三层楼板承载力均为10KN/ m2,地下室顶板承载力均为30KN/ m2。转换层作为上部结构的承力空中基础,其自重大、层高大,下部各层空心楼板设计荷载之和小于转换层施工产生的荷载,因此转换层模板及支撑体系成为施工中的难点。

  (2)施工中要防止GBF薄壁空心管水平移动和竖向浮移动,保证薄壁管的间距顺直和板内暗肋梁宽度。

  (3)GBF薄壁空心管在吊运安装时往往易被楼层钢筋等硬物损坏,安装排放较困难。

  (4)GBF薄壁空心管下的预埋水电管盒交叉处,楼盖断面厚度减小,安装过程中控制管线位置较困难。

  (5)转换层楼盖混凝土浇筑施工是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其施工组织措施也是施工难点。

  4施工技术措施

  4.1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安装支撑体系及模板→二、三层原有支撑体系加固钢管立杆→在模板上位置线,薄壁管及预埋水电管盒定位→安装板底层钢筋及肋间网片→绑扎暗梁钢筋,预埋水电管盒及竖向穿板套管→排放薄壁管→绑扎面层钢筋及板面预埋水电管盒→铺设架空马道→陷蔽工程验收→泵送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厚600mm)→养护混凝土(至抗压强度达到70%)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厚400mm)→养护混凝土。

  4.2模板支撑体系

  为保证施工安全,转换层垂直荷载应有效传递到地下室顶板,故模板及支撑体系是关键。转换层模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48×3.5mm满堂钢管支架支撑,在钢管立杆上端加可调式顶托,顶托上用方木作为主龙骨,钢管立杆间距600mm×600mm。立杆竖向每隔1500mm设置一道纵横向水平拉杆,上下两道水平拉杆距立杆端部不大于250mm,在立杆上设可调式顶托的主龙骨为2根50mm×100mm方木并排搁于顶托上,间距600mm,次龙骨为50mm×100mm方木,间距200mm,单根竖放。在转换层支撑体系基础上,柱跨位根部加设1道钢管箍,沿框支暗梁底设两根斜撑杆,上端与支模横杆连接,下端与加设的钢管箍捉扣接,斜撑中间与立杆交叉处扣接,进一肖加强支撑体系,将转换层暗梁施工时产生的部分荷载传递给柱根部。支撑体系见图2。在二、三层原有支撑体系基础上,于梁底加设1排间距600mm的竖向支撑立杆与原顶架共同工作,并在立杆的上中下各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应尽可能使竖向支撑在一条垂线上,确保达到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