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体积素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第一论文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14 14:44:53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摘 要:素混凝土应用较为广泛,在非重要结构的大体积结构混凝土中应用较多,由于素混凝土中没有钢筋,强度及耐久性等较普通钢筋混凝土低,模板支设与质量要求与普通钢筋混凝土不同。本文分析大体积素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前言

  素混凝土在工程项目中应用较为广泛,由于素混凝土中没有配置钢筋或钢筋用量较少,故强度及耐久性等指标较钢筋混凝土低,一般应用于基础垫层或非重要的结构,如公路桥梁项目中的重力式桥台有时采用素混凝土。我国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有多种提法,国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条文说明第四章混凝土工程第4.5.3条中有关内容为: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不易散发,因此必须使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内。当设计无要求时温差以不超过25度各宜,是适用于建筑物的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即最小边尺寸在1-3m范围内)。一般认为混凝土浇注量大于100m3,长、宽、高任意一边不小于1m,就视为大体积混凝土。

  由于素混凝土没有钢筋或配筋较少,故强度及耐久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有较大差异,模板支设及加固复杂,质量控制需加强。

  2 大体积素混凝土质量控制

  大体积素混凝土没有配筋或配筋很少,抗压强度低,故一般用于次要的结构部位,同时由于体积较大,具有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如浇筑强度高、水化热大、容易出现裂缝等,同时,由于没有配筋,模板加固复杂,需要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现在混凝土常规按强度进行设计,用耐久性进行校核,素混凝土由于本身抗拉强度低,又没有钢筋进行裂缝控制,故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裂缝控制。

  2.1模板质量控制

  为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模板宜采用大片钢模或竹胶板。由于没有钢筋,模板加固采用对拉钢筋对拉、外侧用脚手架或桁架进行顶固,以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持稳定,同时,针对斜面模板,需采用向下增设拉筋或顶压等措施,以防模上浮。

  2.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搅拌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签发的配料单进行配料,水、水泥、砂、石子、外加剂均应以重量计。称量偏差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拌和程序和拌和时间应通过试验决定,并严格控制。在混凝土搅拌前及搅拌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测量砂、石子含水率,当含水率有波动时,及时调整签发的配料单。混凝土运输优先考虑采用罐车运输,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过多降低坍落度等现象。混凝土入仓优先选择混凝土吊罐直接入仓工艺,由于混凝土浇筑强度大,故应配备足够的机械。当采用泵送入仓工艺时,由于结构底板面积一般较大,而且要一次浇注完成,根据施工情况看,如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也可满足质量要求。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卸、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浇筑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

  浇筑的混凝土应用机械循序振捣密实,做到“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较厚,应按设计标高用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抹平、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

  2.3混凝土裂缝控制

  2.3.1原材料控制

  优化配合比,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材料用量。满足规范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有关原材料的要求,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掺加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骨料满足规范要求等。

  2.3.2合理安排分段分层

  根据规范规定,施工缝应留在剪力较小且易于施工的部位,有抗渗要求、与底板相连的墙体,其水平施工缝宜留置在距底板大于1m高的位置。根据现有施工能力,结构物高度不超过10m可以一次浇注到顶。新老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控制在7~10d内。

  2.3.3减少塑性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在初凝前由于水分蒸发,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形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体积收缩。为减少混凝土表面会出现的不规则塑性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抹压或二次振捣,进而避免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

  2.3.4减少干燥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后,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在约束条件下,收缩变形量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早期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