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论建筑特殊部位基坑支护、加固工程的控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房地产E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1 16:38:37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原1#楼主体定位,定出灌注桩中心位置,桩外侧与坡道剪力墙只留30mm空隙。

  5.2 机械洛阳铲成孔:

  5.2.1 采用600mm机械洛阳铲在在桩位中心,利用卷扬机提升及下落进行挖土和垂直运输,闭合抓土,至地面卸土,依次循环成孔,直至达到设计标高。

  5.2.2 灌注桩施工部位为前期基坑开挖土钉支护面,在自然地坪以下1.5米和3.0米处有土钉,影响到洛阳铲的施工;有土钉的部位桩径均扩大到700mm,用电焊切除;

  5.3 钢筋笼制作安装:

  5.3.1 钢筋原材经现场见证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准予加工;

  5.3.2 钢筋受力筋按照50mm保护层下料,钢筋主筋搭接采用双面电弧搭接焊,焊头错开50%;个别桩钢筋笼接头采用一级直螺纹连接,接头可在同一个平面上;

  5.3.3 钢筋保护层用50砂浆垫块每组4块水平对称排列与主筋固定牢固,间距1000mm;

  5.3.4 钢筋笼吊装:用25T吊车吊装钢筋笼;吊装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位置立即固定;吊车不能直接吊装的钢筋笼,分两段钢筋笼施工,第一段5米,加强箍筋采用¢14@1500,成型后人工放入桩孔,临时固定后,用一级直螺纹机械连接其余主筋钢筋。

  5.4 砼施工。

  砼采用10-20mm粒径、砼塌落度80-100mm商品砼,灌注前再次校核钢筋笼标高、孔深,检查有无坍孔现象,符合要求后即可开盘灌注。由于砼灌注桩深度较深,混凝土采用溜管用手推车向桩孔内浇筑。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灌,桩顶以下6米范围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密实。

  5.5 质量标准。

  根据机械洛阳铲砼灌注桩施工验收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以及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相关规定。

  5.5.1 机械洛阳铲成孔检验标准及检验办法:桩位小于10mm,孔深+300mm,垂直度10mm;

  5.5.2 钢筋笼安装质量检验标准及检验办法:钢筋笼主筋间距±10mm,钢筋笼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直径±10mm,钢筋笼长度±100m,用尺量;

  5.5.3 砼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及检验办法:桩体质量检验: 无桩身断裂、裂缝、缩径、加泥、空洞、蜂窝、松散;砼强度:大于30MPa;桩径:-20mm;桩顶标高:+30mm,-50mm;沉渣厚度:小于100mm.

  6 变形监测

  6.1 变形观测点的设置。

  6.1.1 在基坑边沿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C1、C2、C3、C4,3个位移观测点w1、w2、w3;

  6.1.2 在高压钢塔上东西各设2个位移观测点南塔w4、w5;北塔w6、w7.

  6.2 变形监测仪器。

  沉降观测采用DS1型仪器,按照二等水准测量,水平位移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测量。

  6.3 变形测量控制。

  水平位移观测为平面控制测量,必须先在测区内建立平面控制网。水平位移监测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方法:

  先在场内选好位移观测点两端的固定观测点,BM1、BM2,埋在场内稳定不动的位置,并经常检查有无移动,并有保护措施;将在边坡处位移变形点w1、w2、w3设在的冠梁上为一条直线,并做好标记。高压钢塔水平位移点南塔设w4、w5;北塔设w6、w7观测点。观测时,在一个端点BM1上安置全站仪,在另一个端点BM2设置固定觇牌,并在每一个位移点上安置固定标志,全站仪先后视固定觇牌进行定向,然后再观测冠梁、钢塔上的观测点,并读取数据,经计算即可得到各点位移量。测量中的主要误差:对中误差0.1mm;整平误差:0.3mm;瞄准误差:0.4mm;方法误差:0.3mm;

  6.4 监测成果。

  从土方开挖到观测变形结束,除开挖当天1个观测点变形最大3mm,(报警值为5毫米/天),其余变形观测为1-2毫米/天,累计最大6mm,远远满足规范30mm要求;对临近建筑、道路沉降观测未发现明显变形。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