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留言簿

公告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搜索

登陆

友情连接

统计

2007/8/1 17:51:00
第一句
   沒有一百分的另一半 只有五十分的兩個人
  
  
   第二句
   付出真心 才會得到真心 卻也可能傷得徹底
   保持距離 就能保護自己 卻也註定永遠寂寞
  
  
   第三句
   通常願意留下來跟你爭吵的人 才是真正愛你的人
  
  
   第四句
   有時候 不是對方不在乎你 而是你把對方看得太重
  
  
   第五句
   冷漠 有時候並不是無情 只是一種避免被傷害的工具
  
  
   第六句
   如果我們之間有1000步的距離 你只要跨出第1 步
   我就會朝你的方向走其餘的999步
  
  
   第七句
   為你的難過而快樂的 是敵人
   為你的快樂而快樂的 是朋友
   為你的難過而難過的 就是那些 該放進心裡的人
  
  
   第八句
   就算是believe中間也藏了一個 lie
  
  
   第九句
   真正的好朋友 並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話題
   而是在一起 就算不說話 也不會感到尷尬
  
  
   第十句
   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 還能喜歡你的人

 

posted @ 2007/8/1 17:51:00 xuanqizhong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2006/11/17 9:35:00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军队官兵人手一册的书!全球销量超亿册!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公司的运作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习惯一:积极主动的心态(BE PROACTIVE
即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和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主动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发挥人类特有的四项天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由内而外的来创造新的天地。积极主动者选择创造自己的生命,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积极主动的心态使你从生不逢时的自怨自艾中解脱出来,面对现实,不再一味的埋怨和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

习惯二:从设定目标开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的事情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性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远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和目标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宗旨和使命是远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

习惯三:要事第一的做事原则(PUT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是你的梦想的组织和实践,是你的目标、远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和组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一定要把实现你的目标的要事放在第一位去思考和处理。

习惯四:双赢思维是协作的基础(THINK WIN/WIN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非你死我活的的敌对式竞争。双赢即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都要从互相依赖的角度来思考(是我们而非)。双赢思维鼓励我们共同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资讯、力量、认可和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真正沟通来源于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当我们舍弃说教,改以了解的心态去倾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强彼此的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和认可,进而开放心扉,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认识自己更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的关系,则能大幅的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协同效应(SYNERGIZE
协同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相互尊重的结果:不但了解彼此,而且彼此称许差距及互补,互相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协同效应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协同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建设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协为目标(1+1=1),也不仅止于简单的组合(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3或更多)。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PPEN THE SAW
不断的更新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的生活方面(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中不断的更新自己。身体:适当运动和营养保持健康;精神:荡涤心灵尘埃,陶冶精神,掌握人生方向;心智:不要停止自我教育,读书和写作是砥砺心智的重要途径;社会情感:历练待人处事之道。习惯七可以提升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七个习惯提供了远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于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能够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七个习惯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使家庭日新月异。

前三个习惯(习惯一到习惯三)是有关个人成功的习惯,可以大幅的提高您的自信。您将更能认清自己的本质、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以及个人独特的才干和能力。凡是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产生自尊、自重和自制力。至于追求公众成功的三个习惯(习惯四到习惯六),能够帮助您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了的人际关系。原本不错的交情则更加巩固。习惯七可加强前面六个习惯,时时为您充电,达到真正的独立与成功的互相依赖。

 +++++++++++++++++++++++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只有事业,是成功吗?
我曾为自己定下许多目标,也都一一达成。我的事业十分成功,但却牺牲了个人与家庭的幸福,这值得吗?……”我要做的事太多了,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都觉得很紧张,匆匆忙忙。我无法过着理想中既充实又自在的生活,而且别无选择……”我拥有财富和成就感,可失去了内心的平静……”这无疑是诸多成功人士的生活写照。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告诉我们: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作者倡导有识之士应告别旧习惯: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但要取得卓越不只是单一举动,而是要靠良好的习惯。要提升自我,赢得革命性的效果,必须从观念着手,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利益,树立克服惯性的信念,并且由内而外全面地造就自己。作者史蒂芬.柯维认为:观念是态度与行为的根本,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成功其实是习惯使然。

杀鹅取卵到何时?
伊索寓言《鹅和金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很穷的农夫在鹅窝里发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蛋,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这个蛋是纯金的。这之后,农夫每天都可以从鹅窝里拿到一个金蛋。然而,当他日益富有的时候,他也越来越贪婪,以至于没有耐心等待每天只有一个金蛋,他想一次拿到鹅身体里的所有金子,于是他杀了这只鹅,但结果却是什么都没得到。

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常常有像愚蠢的农夫那样以牺牲产能(鹅)的代价来提高产出(金蛋)的事。我们往往更关心的是效率而不是效能,为了提高效率而忽视效能,这使我们破坏了取得成果的能力。而惟有产出与产能取得平衡,才能达到卓越的效能。日常活中,足以印证这个道理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你曾经因为想多做点儿事而彻夜不眠,结果弄得精疲力竭,身体不适;但倘若是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则可以精力充沛地做更多的事。产出与产能平衡是效率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成功者七个习惯的基础。

 

习惯一: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
我们常说:我不会……,因为遗传……”我迟到,因为……”我的计划没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在找借口或是抱怨,在不满中消耗自己的生命。而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正是人能主动积极地创造、实现梦想,来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自主选择应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应对方法;

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 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何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习惯二: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
我们经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因徘徊和迷途消耗了生命。而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认真地计划自己要成为什么人,想做些什么,要拥有什么,并且清晰明确地写出,以此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这将确保自己的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并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这个书面计划称之为使命宣言 任何一个存在的社会组织都需要使命宣言,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也不例外。使命宣言需要阶段性地评估以及持续修正和改良。 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对。为什么很多人成功了反而感到失落?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

心最大的满足。

 

习惯三:选择不做什么更难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能的人只会有少量非常重要且需立即处理的紧急、危机事件,他们将工作焦点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来保持效益与效率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先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自己掌握住重点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左右。要想集中精力于当前的要务;就必须先排除次要事情的牵绊,要勇于说

 

习惯四:远离角斗场的时代
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双赢思维成为人们运用于人际领导的原则。 我们从小就参与各种比赛、考试,培养了一种你赢我输、你死我活的竞争心态。试想一下,谁又甘心在竞赛中认输呢?树立双赢思维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寻求互利,以达成双方都满意并致力于合作的协议计划。 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

 

习惯五:换位思考的沟通
如果一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他先摘下自己的眼镜让病人试戴,其理由是:我已经戴了10多年,效果很好,就给你吧,反正我家里还有一副。那么,谁都知道这是行不通的。如果医生还说:我戴得很好,你再试试,别心慌。在病人看到的东西都扭曲了的同时,医生还反复说: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看得到。那就真叫人哭笑不得了。我们常说遇事要将心比心。因此,知彼解己是交流的原则。 这位医生尚未诊断就开处方,谁敢领教?但与人沟通时,我们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因此我必须强调:了解他人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才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要改变匆匆忙忙去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倾向。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1+1可以大于2
统合综效是对付阻碍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阻力则消极、不合逻辑、情绪化和不自觉。不设法消除阻力的后果就等于向弹簧施加作用力,结果还是要反弹。如果将双赢思维、换位沟通与统合综效原则整合,不仅可以化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助力,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
身心和意志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将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感。当我们平衡地在这两方面改善时,则加强了所有习惯的效能。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以上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三个习惯在于我们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转向独立,实现个人成功;第四、五、六个习惯,即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都将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六个,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通过培养这些习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posted @ 2006/11/17 9:35:00 xuanqizhong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2006/11/17 8:56:00
向左走?向右走?三个小时的沟通,他找到了方向……

上周六下午,我正在家和超市狂购物……

hong da la hong da la hong da la ……(我的手机响起了熟悉的韩剧大长今的主题音乐)

我一手拎着一堆己经付过款的物品,一手急着从包里拿出手机,我看到来电显示,是周一即将入职的一个项目经理“喂!您好”

对方:“您好,是高经理吧?”

我:“对,您是***,您好,周一入职吧?准备的怎么样啦?”说实话,我当时己经预感有状况。

对方:“是这样,我这边有点特殊情况,我想和您当面谈谈。”

我:“好啊,可以,什么时候方便些呢?“

对方:“看您的时间吧!”

我:“那……明天下午三点怎么样?”

对方:“可以”

我:“好,就这么定,明天见”

对方:“明天见!”

备注:我们约在了一个咖啡厅见面。

周日下午,我们都没迟到,我比他早到了五分钟。

进入咖啡厅找了个小桌坐下来,对方还去点了两杯咖啡。

寒暄了几句。对方讲了一下他的情况:

原定是下周一也就是明天到我们公司办理入职,任项目经理一职。但由于现在他老家的叔叔婶婶最近要开办一个快速食品店,据说这个店到目前为止投资己经达几十万了,前段时间未确定工作前他一直在帮他叔叔婶婶忙一些这方面的事情,这里要指出的是他与叔叔婶婶感情很深,小时候在他家长大,就和儿子一样,至于什么原因,我没有必要打探。而且叔叔婶婶开店要他帮忙也是在到我们这里面试之后的事情。他现在比较为难,一方面不想失去这次工作的机会,一方面叔叔婶婶很不容易,现在没有太得力的人手,他又想帮他们,但又怕影响了这边的工作。因为帮叔叔婶婶的事,己经延迟有半个月入职了。他说己经托了一个朋友,为他找个合适的人选,但时间不能超过三个月。这也说明他想三个月之后入职。他讲完后,很真诚的表示想听听我的意见。

我能得到对方的信任也很高兴,起先的时间里,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他讲完后,我想了想,然后我这样建议:

我先给他举了个可能不是很恰当的例子:

假设有一对老人,他们居住在偏远的山村,这对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上了大学,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安了家,他也很孝顺父母,每月都给父母寄钱,过节还常回家看看,或者经常接父母来北京玩玩儿,父母因为有这样的儿子很高兴很快乐。

另一个儿子,没有考上大学,留在了父母的身边,取了个贤惠的老婆,每天照顾父母的起居,但他们由于经济条件一般,不能给父母那么多钱,但父母因为儿子儿媳每天无微的照顾和关心也很高兴。

这两个儿子都在孝顺父母,只是方式不同。

我说这个故事是想告诉他支持叔婶的生意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就选择将这你这个人每天全身心投入到这件事情中,而且还要放弃工作机会。

还有,一个人一生中的最佳机会最多两次,你抓住了,你就会比别人发展快一步。换句话说,同样是入职,但现在和三个月之后或许也有不同。你得到的机会和提升空间或许也不同。

最后我给他的建议:

将现在的情况真诚的和你叔婶沟通,说不准你在这里不知怎么才好,你一讲,人家会有别的办法来解决目前的状况,因为你一直没讲过,他们现在精力主要在开店这件事上,所以不会考虑过多,然后告诉他们你很珍惜这次机会,希望一起想办法,能在一个月时间内解决这种问题,如果实在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先帮他们了。

在遇到两难的情况下做选择,不论你最后如何决定,结果是不可能两全齐美。他问如果是我我怎么办?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按时入职,用其它方式支持叔婶的生意。比如要开办展会(这是他当时举的工作事项)我可能会托个代办机构,从经济上支持一下,或者在周六日支持,或者帮他们出个推广方案都可以。最重要的是我要先和他们沟通,因为关系这么近,他们肯定也希望我能快乐,大家心情是一样的。

六点多,我们谈话结束了。结果当时没有确定,当时感觉可能得三个月之后入职了。

周一早上八点半左右,他给我打了电话,告诉我他昨天和叔婶沟通了,可以让叔婶的儿子找了个朋友帮忙,正常入职。最后他说你昨天的话让我明白了很多,对我影响很大,谢谢你。接到这个电话,我很高兴,也有一种成就感。

三个小时真诚的沟通让他决定了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所以无论我们遇到什么事情,要从多个角度去想想解决方案,不要把自己绕在死胡同里。或者,找个事外的人沟通一下,出个主意都是不错的办法啊。

祝大家事事顺心,天天开心!

 

posted @ 2006/11/17 8:56:00 xuanqizhong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2006/10/27 13:30:00

软件的需求分析必须要有对原业务的一个深入了解、提取、抽象、升华的过程,管理软件需求分析尤其如此。

  软件的需求分析是从用户的业务中提取出软件系统能够帮助用户解决的业务问题,通过对用户业务问题的分析,规划出我们的软件产品。这个步骤是对用户业务需求的一个升华,是一个把用户业务管理流程优化,转化为软件产品,从而提升管理而实现的质的飞跃,这一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能否得到用户认可,顺利交付给客户,客户能否真正运用我们的产品帮助他解决业务或管理问题。

  按照软件工程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描述,需求阶段我们可以细分为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两个小阶段,需求调研需要充分细致的了解客户目标,用户业务内容、流程等,这是一个对需求的采集过程,是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准备。当我们已经了解、理解了用户的业务,于是可以开始分析需求了。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以由产品工程师或系统分析员或两者分阶段合作完成全部的需求分析工作。

  一、 提取出核心、主要、急迫的业务,明晰业务流程

  通过需求调研,我们会发现用户各方面的业务很多,从大处着眼,包括用户的各种业务项目、业务流程,再明细到业务过程的每一个单据,每一条记录,如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记录,办公中的每一个通知,甚至包括文件报刊的收发,计划生育指标统计等等。如此繁杂的各类业务,我们从何下手?这时需要我们回头去查看软件的项目规格说明书,再次温故客户对软件项目或产品的最初提出的需求目标和范围,我们的软件主要是为用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从众多的业务中提取出用户核心的、主要的、急需的业务,这些是我们软件需求主要关心所在。写一篇文章需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我以为规划一个软件产品也是同理。

  从用户繁杂的业务中进行业务、业务流程的提取,把那些分布在各个部门的同一种业务提取出来。比如物资的管理,涉及到生产部门的需用计划,汇总到物资部门的采购计划,计划的审批,采购合同,物资采购,物资部门的收发存业务,生产部门的物资领用消耗等等,我门需要分析用户的这个业务流程中哪些是系统能帮助管理的,哪些是要在系统外处理的,充分分析了用户现有的业务和业务流程,我们进入下一步骤。

  二、 运用管理思想,优化业务流程

  我们提供的是管理软件产品,要帮助用户解决的是管理问题,那么用户是这样的业务流程,就需要我们分析这样的流程合理吗,还有缺陷吗,怎样做能提高效率、解决问题,可以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思想吗……。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业务流程的优化。一是我们采用了网络计算机这些新的技术手段,较之原先手工、电话等方式在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共享、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将会带来新的方式,必将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根据对用户业务的理解,考虑是否可以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比如MRPII、ERP、SCM、CRM、JIT、EIA、E-Business等等管理模型,进行现有业务流程的重组或优化。当然一旦牵涉到业务流程的修改一定要与客户的中高层管理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只有客户认同方可确定,因为这一定会在软件实施时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配套执行。

  三、 进行业务分类,规划系统蓝图

  以上都明确了以后,我们可以描绘系统蓝图了。系统有几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有哪些模块,各个模块处理哪些业务,很重要的一点还有各子系统模块之间的数据接口关系,基础数据从哪里进入,通过哪些处理生成哪些结果等等。这个过程需要整理、抽象用户业务,规划软件实现,规划软件系统模块间的逻辑关系。因为系统的页面实现是按照系统模块的规划,所以应尽量采用用户易理解、熟悉的方式、词语进行模块的描述。例如ERP系统中的物资管理子系统,首先明确这个子系统是ERP系统中进行物资相关的业务处理系统,同时它为主生产系统、成本管理子系统提供生产物资供应、领用消耗核算等的数据支持。因此在规划子系统模块时,按照业务过程模型,应包含物资需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等主要业务模块,再考虑软件运行必须的初始数据设置,增加一个基础信息维护模块(包括物资大类、物资编码等信息维护),还有考虑到不同用户对此系统的不同需求,如更多的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的需求,再单独增加一个综合查询和分析模块。另外还有与物资采购相关的业务如采购合同,可以放到合同管理子系统统一考虑,这里只做查询。这样规划出了软件系统对物资管理业务的处理,检查一下是否包含了物资管理中所有核心、主要的业务,这时我们发现还有比如物资采购、验收、盘库等业务还是需要物资管理业务人员来完成,系统可以做到的就是记录结果。软件系统是管理的辅助系统,不能完全代替人的所有工作。管理软件再加上管理制度、业务人员的操作才构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四、 详细描述软件功能点

  规划出了软件的功能模块,只是软件的功能框架结构,下一步就需要明确描述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了。包含什么内容、能做什么操作,每一个功能点的说明、优先级、业务规则、详细功能描述等等。这些也是软件需求规格必须描述的内容。
  需求分析的表现方式,我们现在采用需求规格文档,UML语言描述的用例图、类图、活动图,还有实体关系图、界面原型等等,从不同角度、不同需求描述规划出的软件全貌。

  五、 需求分析的质量控制

  软件需求分析直接关系到软件产品的方向,所以需求分析的质量至关重要。对于这个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则可以通过内部评审和同行评审的方式,然后是客户方的评审。项目组内部评审或同行评审主要是根据公司规范和评审人员本身的经验对需求分析中不明确、不合理、不符合逻辑、不符合规范的地方予以指正。而客户的评审主要是对描述的软件实现是否真正符合他们的需求,能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等方面作出评定。

  软件的需求分析必须要有对原业务的一个深入了解、提取、抽象、升华的过程,管理软件需求分析尤其如此。

posted @ 2006/10/27 13:30:00 xuanqizhong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2006/10/26 12:43:00
原来生活是可以被自己改变的,快乐是自己选择的,烦恼也是自己选择的!

    报到后工作不到4个月我就被派到公司驻浙江嘉兴的项目部——杭州湾跨海大桥Ⅷ标项目部,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继上海东海大桥后中国最长的跨海大桥(36.5km)。大桥所用的70米箱梁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预制件。说实话能来到这样的项目部工作和学习我真的感到很荣幸。

    我怀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来到Ⅷ标项目部,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好了美好的蓝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浮躁与不安起来了。工作似乎索然无味,无非是收集一些材料信息,做做供求报表,到现场清点材料和对其进行出入库的登记。不知道是不是刚毕业不久的躁动或是急于求成的心态在作祟还是怎么的,总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单调,没有什么挑战性,惰性也一天天地产生,好像自己是大材小用似的。烦恼时我会和同事或原来的大学同学们聊天,他们认为这种状态其实也没什么,可我却感到莫名的危机。

    不过还好,这种情绪还没有发展到怠工的地步,只是每天强迫着自己做一些并不喜欢做的事情,眼高而手低。冷静时想想觉得用毛主席文章中引用的“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来形容自己再恰当不过了!远大理想和抱负与自己现有能力之间的落差让我焦躁不安,此外,城市的优越环境对我这个还爱慕虚荣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我们项目部的位置不算很偏,离嘉兴海盐县城很近,偶尔晚上也会上街逛逛,海盐在嘉兴、慈溪、杭州地区来说并不算富,但即便如此,街上的车水马龙、城市的灯红酒绿仍然足以让我这个月收入仅1000元的年轻人感到生活在一个夹缝里,平时,我除了买生活日用品外再也没有勇气上街。

    因为没有双休日,晚上的时间又不想流连在城市的霓虹灯下,于是在极度空虚和无聊的境况下我选择了看看书和写点东西,总算让这颗烦躁的心得到了一丝冷却和相对的平衡。真的,我有这种体会,人感到特别浮躁、空虚、烦恼和不安时都会承受不住的,他们会有两种解决的方式,一种就是逃避,甚至选择很极端的手段,而另一种则选择了积极面对,将这种不好的感觉转移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去,并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我选择了第二种方式,静下心来的日子,我写了不少东西,也为自己挣了些生活费,不想写文章时就看看书。这样,白天工作即使再累,回到家后,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作调节,过得便很充实。

    “小孙,每个人给自己的定位都不一样,自己开心就行。总将自己和身边的人比较会让自己活得很累的,要知道别人辉煌的今天也是靠一步步打拼来的。”这是我在项目部称得上是忘年交的一位叔叔对我说的话。他说得很对,我并不认为他所说的不要老和别人比是一种阿Q精神,我理解那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生活中要赶超的并不是别人而正是自己!叔叔是一个普通工人,但我很佩服和敬仰他,他有着很高的文学素养,从唐诗宋词到伤痕文学,从大小仲马、海明威、路遥到钱钟书他都信口拈来,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年轻而快乐的心。和他相处我总是快乐的,不仅因为能学到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悟到了人活着的意义。叔叔的话讲得对,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真的很感谢叔叔,没有他我不知道会迷茫到什么时候。

    由烦恼到心安,我经历了一个过程,虽然那段时间真的很烦,很空虚,尤其看着别人的优越条件和城市的万般诱惑就不自然地想到自己什么都没有。现在我明白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选择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现在每天除了工作外我都会坚持着去看看书和写点什么,当在不同的刊物上看到自己的文章时真的感觉很幸福。原来生活是可以被自己改变的,快乐是自己选择的,烦恼也是自己选择的!(完)
posted @ 2006/10/26 12:43:00 xuanqizhong 阅读全文 | 回复 | 引用通告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7页  5篇日志/页 转到: